编前语:
最近意外不断,日本七名潜水员在巴厘岛潜水失踪,只有五名生还;潜友去科莫多遭遇不靠谱潜店,遇大流有潜友在海上漂流几个小时,当时已经互留遗言,好在后来获救(回复93,阅读《海上遇难自救指南--潜水落单了怎么办?》);马航失联飞机至今下落不明,线索指向劫机的可能性。。。(回复112,阅读《飞机失事时,我们该如何自救?》)这些事故都让我们把注意力放在怎么更加安全地旅游潜水,那么,潜水保险的选择购买就是绝对值得我们细心研究、坚定购买的。
如果潜水出现意外,这时候需要 1. 专业的诊断 2. 及时的治疗。而潜水这项运动的特殊性,潜水员出行的大部分时间是在风景优美又与世隔绝的小岛上。想要满足以上两个条件往往需要紧急转移到有条件的医疗机构才行。而紧急转移(或者叫紧急救援)的费用十分高昂。如果不幸得了减压病需要进行高压氧舱的治疗,费用也非一般人可以承受的起的。
所以,总体说来:如果经常外出旅游潜水,尤其是出国潜水,一定要购买潜水保险,但是对于纷繁复杂的保险种类和条款,你是否一头雾水地不知所措? 那么,你一定要细细阅读今天潜友娜娜的经验,别忘了分享给其他朋友,有用的东西必须让更多人知道。
潜水保险的相关文章,可以参考我之前所发 ✔潜水前你买保险了吗? 回复27
【版权声明】版权归属作者,转载需获授权
潜水保险的选择和注意事项
文/娜娜
最近发生了不少事故,日本7名潜水员只有5名生还;磨坊上一位潜友去科莫多碰见洗衣机流等各种大流,升水又没有看见潜水船,在海里漂了好久,另外一组的潜水员漂了5、6个小时,都觉得自己回不来,互相留遗言。当然最终大家全都平安无事。
还有我一个玩技潜洞潜的朋友,他2013年12月去潜水,去之前一直都有联系,且每次潜水回来我们都会互相邮件交流经历,但他那次去了之后再也没有任何消息,我发了很多邮件一直没有任何回音,完全不是他的作风。我真的很怕有一天收到邮件,里面却是他不幸的消息。当我看着众多事故,为最终伙计欢欣鼓舞,愿逝者安息的时候,不免想如果这件事发生在我身上,我该怎么办。每次出门前我必买保险,只愿安潜,潜安。
(另外提一句,北京能够治疗减压病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医院)
我这次找的保险分成两类,一类是潜水专业险,一类是可以保潜水的旅游险。在潜水专业险里又有针对潜水员个人和针对潜店、潜水船、潜水教练相关责任的。后一类主要是潜店购买,和一般出去玩的同学们没什么关系。针对潜水员个人的还有专门做竞技潜水的潜水员保险。这里针对个人的三种常见保险分享给大家。
一、潜水专业险:
DAN (Divers Alert Network)
这应该是全世界最出名的潜水保险,是非盈利机构,总部在澳大利亚,目的是通过采集各种潜水事故的数据让潜水员们潜水更安全。实行会员制,交年费,适合每年潜n多次的老鸟,亚太地区有中文繁体网页,每年潜水展DAN必然有展台,交年费每年最便宜的100多澳币。大部分技术潜水员、商业潜水员以及休闲潜水的教练、DM,常年在外潜水的潜友可以考虑。
优点:理赔内容很细,各种潜水病几乎全都涵盖在内。一般如果是DAN的会员,会有一个DAN的牌牌,有你的个人信息,DAN的会员号什么的,请在潜水时挂在BCD的明显位置,这样方便救治。
缺点:但DAN的缺点就是不支持按次数购买的保险且没有旅行险部分,如果航班延误导致后来行程做大的变动,DAN肯定是没有相关赔偿的,必须靠旅行险来补充。
潜水游世界补充:DAN亚太地区的中文网http://www.danasiapacific.org/Chinese/,打算购买的潜友可以上去直接下单
目前收费如下:
会员资格 + 自选潜水治疗法保险
(Membership + Dive Injury Treatment Insurance Options)
会员资格 + 标准保险权益 = 110 澳元
会员资格 + 主导保险权益 = 130 澳元
会员资格 + 优先保险权益 = 185 澳元
会员资格年费45澳元,可享受TravelAssist的全球紧急撤离保障、一周7天/24小时医疗支援、参与会员专属增值计划以及更多,但是没有潜水治疗的保险,除非再额外购买标准/主导/优先保险权益。
现在有的潜店已经在代理DAN的短期保险了 (Instant DAN Insurance),这在DAN的网站没有列出,10天40刀,30天50刀,见Ambon潜店网站页面http://diveintoambon.com/diving/instant-dan-insurance/
Dive Assure
总部在美国,全球范围承保,也是比较专业的潜水险,弥补了DAN只能会员制交年费的不足,它能按照单次来购买。购买对象针对美国、西班牙、菲律宾、韩国的本国公民和去这些国家潜水的游客。它提供各种潜水相关的医疗问题的免费回答与咨询等等,也是专业做潜水相关疾病的团队来支持。
优点:亮点是不仅仅提供潜水相关保险,还提供船宿的相关保险和旅行险,在行程缩短和取消方面特别人性化,除了常见的自己和直系生病、天气原因、罢工、当地暴乱等等原因取消行程以外,它还包含了因为旅行同伴生病而不是直系亲属生病、工作原因无法去、要开庭无法去等等这些原因取消行程的赔偿,基本把你能想到的去不了的原因全涵盖其中了。除此之外,居然还能赔偿因此而带来的误工费,这是很多保险公司不理赔的,这点确实很不错。对潜水方面的赔偿除了常见的各种潜水引起的疾病治疗、转运以外,还会赔偿因为各种原因无法潜水带来的损失。比如同船的人有意外,大家为了搜人取消了之后的潜,天气原因无法潜水等等,这些全都赔偿,根据买的项目不同,按照每天和最多赔偿额度给钱,一天最少赔50美元,整个行程最多赔1k美元。Dive Assure的优点是可以按照天或者按照半年,一年这样来购买,也有会员年费。潜水的会员年费和2周的费用差不多,所以不如年费了。
缺点:但旅行险价格差异比较大,一旦潜水和旅行合二为一,一个人两周比较中间档的项目保费是200多刀,价格略贵。第二个缺点是他们没有中文网站,在线登记、购买、理赔等等所有事宜要求英语比较好,至少以后如果真的需要理赔,能用英语描述清楚时间始末,顺利拿到理赔的赔偿。
Dive Master Insurance
总部在英国,全球承保。它家提供各种各样的和潜水相关的保险,从休闲潜水旅游险到职业潜水到竞技潜水,承保范围也从个人到职业潜水者到潜店。
主打竞技潜水和职业潜水教练的相关保险。提供:
a. 竞技潜水险 (sport diving)
b. 从事潜水教学的教练、导潜险
不仅保障自身安全,也保障海里丢了学员、学员事故等相关问题的赔偿。
c. 潜水装备及水下摄影装备险
这点对玩水摄的大侠来说就是福音啊,一般旅行险对潜水装备的赔偿极其少,还不够买一件BCD的,但这个险的赔偿额度很是让人欣喜。
d. 针对休闲潜水员的全世界范围的潜水、旅游二合一险
这个险不像Dive Assure可以按天、按周购买,它可以买6-12个月,最少6个月,也能买7个,11个等等大于6个月的任何月数。依旧提供各种旅行延误赔偿等等,6个月全世界险是200多英镑,和Dive Assure两周就要200多美元,一年上千美元的保费比起来要划算很多。
e. 针对潜店的保险
比如被偷了,各种课程险,潜水船险等等。
缺点:Dive Master Insurance和Dive Assure一样,都要求全英文投保和理赔。
本部分小总结:
对于买了DAN保险又想要加点旅游意外险保障其他的疾病和旅行延误之类的话,就买点国内的便宜的旅游险足够了。平安、太平之类的都有,一天2块钱,医疗保障1万到6万不等,当然也有几十万的,一般小病小灾用不上。旅游部分的取消、更改是5k,其实也足够了。
二、承保潜水的旅游险
大部分保险是不保潜水、能承保的有四种,其中两种只保18米以内的潜水。这四种分别是安联(只保18米以内)、大众(只保18米以内)、美亚和太阳RSA。为了下文写起来方便,就不再注明安联和大众只保18米以内的水肺潜水和自由潜水,也把太阳RSA简称为太阳。
这些保险项目繁多,各种计划看的人头疼,作为一个极度缺乏安全感且怕死怕到买保险买成了保险公司金卡用户,成为保险经纪所有客户里第二怕死的人,我建议选保险之前不妨先把自己最在意的理赔内容按照按照重要程度排列出来,然后选择性价比最高的,别被高线公司各种没多大用的噱头忽悠的买了一堆自己不在意的东西,那就划不来了。
我抛砖引玉列一下自己看重的几个方面,选择的都是各保险公司最高的项目,货币均为人民币。
1. 死亡、残疾、烧伤的赔偿额度。双独家庭出去潜水,万一真出点什么事,总得给父母留多点钱养老。目前最高是170w,太阳的交通意外50w和死亡意外120w叠加。如果非公共交通意外,则获得120w赔偿。其他各保险公司公共交通意外60w,死亡意外60w。我特意提了公共交通意外就是因为潜水员乘坐最多的交通工具是潜店的船,我为此特意问了保险公司,潜店的船以及船宿的船都不算是公共交通工具。
如果自己还额外买了寿险,寿险也会有死亡赔偿金赔偿。哪怕是因为潜水丧生,一般不承保,但因为是死亡,所以寿险的死亡赔偿金有效。如果没有指定对象则按照法定继承人第一配偶,第二父母和子女。如果两人在同一场事故丧生,则各自父母获得其子女的保险赔偿。
2. 医疗赔偿。潜水病治疗的费用全都看这块够不够了。保额是安联60w>大众50w=太阳50w>美亚40w。
潜水游世界补充:另外,如果因为潜水去救治,或者是潜水被蛰了,珊瑚过敏等等小的皮外伤,看医生时一定要让医生写清楚诊断和时间,有时候医生不会主动写,除非你去要求他。这在以后理赔时十分重要。
3. 医疗转运。这几家都是和SOS国际救援中心合作,一次air ambulance直升机转运对外报价30多万人民币,但要看距离远近决定,基本最高计划都是实际费用全部报销。但据说有些潜店是没法飞来直升机救援的,所以购买时这部分也请结合潜点情况,不然买了也派不来,白白多花保费。
4. 行程取消和缩短。保额是安联2w=太阳2w>大众1.5w=美亚1.5w。理赔内容均包括因为个人及直系亲属疾病、天气原因、罢工、战争等导致的行程取消和缩短费用。不仅包括已经预付的部分,还包括新行程的费用。比如如果去之前7天发现菲律宾有可能台风或者刚台风完,取消行程给赔。到了当地因为非个人原因导致的错过航班,比如上一班飞机没有机械故障或者航空管制,就是磨叽磨叽不起飞,降落了磨叽磨叽不开舱门,导致错过了下一班航班,只要有航空公司提供的航班延误证明或者落地时间证明就能赔付错过航班的钱,买新机票的钱和可能发生的住宿费用。
飞机延误时间赔偿方面延误时间最短的是大众4小时<美亚5小时=太阳5小时<安联6小时。我之前觉得这一部分不错,碰见各种延误什么的都觉得没事,有保险,超过时间给赔。但最近经历了点小事觉得这块就是鸡肋。直接说例子,先上我们预定的航班信息(均为宿务航空):
宿务-马尼拉 航班号580 1205/1320
马尼拉-北京 航班号672 1940/0010
两班航班到达和起飞时间间隔6小时20分,而且是在同一个航站楼。宿务的联程不能必须在中转自己拿行李,还要再次安检、边检比较耽误时间,所以国际联程间隔3小时是建议的最少间隔时间。我们有6小时20分应该是足够的。但最近看见2012年7月和2011年的一些帖子说雨季的时候菲律宾本国的航班经常因为大雨延误好几个小时,有时候甚至等了好几个小时后取消了,我们去的时间刚好也是雨季,而且必须赶当天晚上回北京的那一班航班。因为之前飞亚航就碰见了航班延误+航班故障飞了一半返回吉隆坡+飞行管制+飞机没油等等一系列狗血的事,马来西亚国内段晚点严重,等我们到了机场回北京的航班还有30分钟起飞,都不让登机了,我们在机场拉着工作人员一路解释一路狂奔一路插队,在10分钟内完成登机、过边检、过安检、登机,差点就回不来北京。上次还让我心有余悸,那时候不是必须得当天回北京,这次一定得当天返回,耽误不起,所以就特意询问保险公司。
问:如果菲律宾国内段晚点,能不能在得知晚点消息后,我们就马上购买其他航空公司机票,这样就可以及时赶上之后国际段的航班。保险公司只需要理赔已买的国内段机票+新买的国内段机票。
保险公司答:不行,除非是飞机预计晚点5小时以上或者飞机确认取消。
再问:可是晚点的时候航空公司也不知道会不会晚点5小时,这种预计晚点5小时的晚点确认书基本拿不到啊。于是想到飞行时间是1.5小时,就是说只要起飞时间晚了3.5小时,那么我们就能推算出航班必然晚点5小时以上,我可不可以在起飞晚点3.5小时之后飞。
保险公司答:不行。所谓晚点、延误是指飞机在原地停着不动5个小时,而不是按照落地时间算。(果然保险公司是真心的不想赔钱啊,而航空公司又不靠谱。为了耽误自己后来的事,大家安排潜水计划的时候能提前一天回北京就提前一天吧,万一航空公司不靠谱,那就真心没办法了啊)
这样看来,赔1w5还是赔2w其实差别不大,这一块没啥好特别纠结的了。因为疾病、台风、暴乱去不了的情况毕竟没有那么多,但飞机晚点很常见,保险公司算准了稳赚不赔啊。
5. 第三方责任。选择这个是一些小事故,前两天某个朋友的朋友去滑雪,从山上滚下来,自己多处骨折不说,还导致另外两个人受伤住院治疗,前前后后花了好几万。如果有第三方责任,那么至少这部分赔偿就能让保险公司负担。除了大众是80w,其他全都是100w.
如果是18米以内的潜水,大众相比安联保费便宜,保额更高;大众是本土企业,安联是外企,可能因为这个有价格差异吧。如果超过18米,美亚和太阳各有千秋。美亚价格便宜,在死亡赔偿金、医疗费用赔偿和行程取消及缩短上要比太阳保额少,毕竟一分价钱一分货。但多出来的这些保额是否真的有用,需要根据自己的潜水目的地和相关花费比较之后再定。具体的保险词汇解释也请根据保险公司的解读仔细看了再说。
买保险其实还是为了更安全,是热爱生命的表现。我记得之前去大马在路上碰见一家人,子女带着双方父母出游,其中一个妈妈说,你这么怕死怎么玩的还都是这么危险的运动,而且两个人都是独生子女,你们爸妈得多担心啊。我说喜欢上潜水我们也没办法,戒也戒不掉。但这种运动就是得拍死的人玩才安全。因为我们怕死,所以不敢做太冒进的事;因为我们怕死,所以会更热爱生命,做好防患于未然的打算和安排,这样危险真的到来时,至少我们不会那么的措不及防。
三、相关网站
Dan
www.danasiapacific.org/chinese
Dive Assure
www.diveassure.com
Dive Master Insurance
www.divemasterinsurance.com
AIG
www.aigdirect.com.cn
bx.doyouhike.net
Blue Cross
www.bluecross.com.hk
查看历史文章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